滑县科农庄园物联网农业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
灵宝市全省首家农业物联网果树温室大棚
引入物联网智能灌溉系统的陕县果苗培育大棚
永城市农业物联网大田智能管理系统示范监控点
物联国际讯:(记者 郭志宏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粮食资源丰富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 要求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明确提出“实施数字河南、智慧中原、无线城市、中原数据基地和光网城市等重大工程,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促进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实施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12月,河南省工信厅出台《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未来5-10年,是河南省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抢抓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确立了“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感知河南’为目标,初步将河南省建设成为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的先行省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发展目标,同时把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作为首屈一指的优先发展任务,坚持做到“ 物联网与农业现代化结合,推进河南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争取到2015年“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初见成效,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创建河南农业物联网国家实验区”。,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夏粮产量占全国的1/4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河南省的小麦粉、方便面、速冻米面、肉制品等产品在全国亦极具竞争优势,被誉为“国家粮仓”、“国人厨房”。因此,如何保持粮食产品逐年增加的良好势头,即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和普及应用物联网技术便显得至关重要。正如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所言:“农业物联网对河南来说意义重大”。
于是,在河南省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传感器技术在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带动传统和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完成风、光、水、电、热、肥、病、虫、害和农药等数据的采集和环境控制,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推进RFID、射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农产品运输、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追溯、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等一系列与农业物联网有关的必选项被自然而然地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两年多,河南省的农业物联网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现在,请跟着记者的“镜头”到河南省的东西南北去“观光”一番。
豫东 农业千里眼“武装”神农遂人故都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豫东永城市、中国农民起义的教父陈胜故里商水县。2012年8月初,永城市农业局利用荣获的20余万元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奖励资金,购置安装了2套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系统设备,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建成了两个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示范点。这两套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无线传感器通过对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等农田生态环境和苗情长势等参数的监测,做到足不出户就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大田作物长势、生长环境,实现动态监控可视化、信息采集数字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指导应用精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农业物联网的安装和远程监测点数据及时准确的传输,极大地改善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手段,为农技人员及时了解主要农作物苗情、掌握生产动态、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和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从2012年开始,河南省农科院先后在周口市商水县的高标准农田里承建三处远程智能感知系统,这套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农田里设置各种感知终端,同时装配摄像头,实现了对农田作物的实时监控。一个摄像头大约监控100亩农田,镜头可以通过变焦随意拉近庄稼,及时发现病害虫害,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专家可以在千里之外根据农作物生长状况有针对性地作出适时指导,农户亦可在千里之外通过下载相关软件在家“欣赏”庄稼的成熟历程和丰收景象,农民与专家还可实现自由沟通。因为豫东大平原一马平川,三处监控点基本可以有效指导该县120万亩农田。据河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郭鹏亮介绍,该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对商水县项目示范区2012年至2013年小麦进行的对比试验表明,应用物联网的示范区平均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小麦26公斤,节约化肥成本3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豫西 创建河南首家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2000多年前,位居有史以来世界八大名人之首的老子从豫东鹿邑骑牛西行,在灵宝函谷关写下句句真理、字字珠玑的五千言《道德经》,让我们沿着老子的足迹再到河南省的西大门三门峡市感受一下农业物联网这玄之又玄的“祥云紫气”。
三门峡市系“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中国农业信息化领先地区”,该市曾荣膺“中国农村信息化杰出贡献奖”,其麾下的黄河农网连年入列全国农业网站百强。2011年,该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以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支持物联网建设为契机及早作出建设规划,将物联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装备中心合作,率先在全省建成高标准、高规格、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3个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加速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进程。同时,该市围绕现代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发展目标,建成了“三门峡市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使农业信息化水平空前提高。
2011年10月,河南省第一家全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灵宝信达果业基地在焦村乡举行揭牌仪式,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李昌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国干、省联通公司资深专家郑先成、三门峡市正市级干部李建顺等相关领导出席,该基地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三门峡市政府共同建设,物联网的应用使果树设施大棚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远程智能节水灌溉、远程智能环境控制、远程病虫害专家诊断。尤其是大棚内果树花期与温湿度的准确调控,对提高果树坐果率这一关键问题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信达总经理赵建学自豪地说:“通过物联网,我仅凭一个智能手机登陆特定的网站,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就能对果树大棚进行调温、浇灌。”李昌健司长由衷地感叹:“河南省对农业物联网先行先试示范引导深具超前意识,灵宝物联网基地的建成标志着三门峡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
豫南 建成河南首家质量追溯管理系统
2012年3月, 农业养殖大市豫南信阳市率先建成了全省第一个物联网肉牛产业追溯管理系统,无论放养还是圈养都实现了从出生到屠宰的全方位追溯。该系统的建成,对提高牛肉生产的品质以及牛肉的安全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从此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购买信阳牛肉,并从整体上提高了信阳的肉牛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也是与国际肉牛生产接轨的一个具体体现,标志着物联网时代河南肉牛产业已迈入更高的国际化的水准。
近年来,在豫南的驻马店市,由河南省农技推广站建设的“小麦苗情数字化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关键技术”农业物联网项目,也在辖区内的正阳、西平等县落地生根,这套农业远程监控系统,除了可以看到实时画面,还能实时监测农田里的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等,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后,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即可对症下药,及时给出管理意见,指导农民生产。农业物联网的初步应用,已成为建立监控点农区实现农业增收的“秘密武器”。
南阳市方城县则与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合作,把设施农业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作物生长的自动调控 。 河南农业大学在方城县的温室大棚能利用红外线技术,感应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而自动调节大棚内的通风和遮光设施,达到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实现增收最大化的终极目的。目前。这种充分融入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大棚已在南阳市逐步推广。
豫北 倾情打造“中国农业硅谷产业园”
了解过豫东、豫西、豫南的农业物联网进展后,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黄河之阳的豫北,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被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苗情远程监控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安阳市。
2012年7月,安阳市首家小麦苗情远程监控系统在滑县留固镇小营村投入使用,从而使小麦苗情“会诊”进入信息化时代。苗情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全天候观测的能力,其准确性高,应用方便,实现了苗情监测自动化、苗情动态可视化、苗情管理科学化,为农技人员及时了解小麦苗情,掌握生产动态,指导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截止目前,该市共建有滑县留固镇小营村、安阳县瓦店乡杨奇村、滑县白道口镇白马坡村3个小麦苗情远程监控监测站点和安阳市科农食品有限公司在滑县王庄镇黄河故道开辟的黑五类有机农业种植园。安阳市科农公司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在不施化肥不洒农药的条件下种植出的有机粮食黑花生、黑小麦、黑大豆、黑玉米、黑小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的礼物。
据安阳市科农公司总裁兼滑县科农庄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宋俊强介绍,为通过高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和精准农业,公司不惜斥巨资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最先进的远程监控设备,通过这套农业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可以对土壤和种植环境进行精准监测、智能节水灌溉、病虫害的远程诊断等,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轻点按键就可以在异地指挥自动喷淋系统给植物浇水,或者随意调节灯箱亮度进行光波杀虫。”
宋经理还饶有兴致地让记者走进他的黑花生智能大棚参观。一进大棚首先看到的是可旋转360度的摄像头,还有方盒般的物联网无线测控终端,“方盒”底部有三根电线,其中两根插入泥土,另外一根吊在半空。宋俊强介绍说:“插入泥土的两根线分别是测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悬空的一根是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无线测控终端测出的数据将被传递到不远处的电子监控室电脑上,从而通过互联网与北京的专家互动。这些看起来也许不太起眼的“小东西”,却创造出令传统农业相形见拙的沉甸甸的收获,科农庄园的成功标志着滑县乃至安阳市向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实在豫北,鹤壁市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是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宋俊强告诉记者,他走高科技路线的灵感也是来自邻县鹤壁浚县的启示。
记者进一步采访了解到,鹤壁市2010年便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入最为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信息协同反演技术,建成了全国首家、国际领先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试验基地,并在粮食高产创建中建立大田智能物联系统。通过视频采集系统、叶面积指数系统、农田环境参数接受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病虫害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中。专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对农业生产管理作出正确指导,进而促增收无止境、化灾害于无形。2013年4月的一场倒春寒,让许多农民损失惨重,但使用了大田智能物联系统的60多万亩良田,因提前收到低温预警短信及防冻措 施,小麦亩产照样取得大丰收。鹤壁市粮食产量能连年创历史新高,农业物联网绝对功不可没。
2013年7月16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鹤壁市揭牌,拥有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农业硅谷产业园云计算中心同时启动,该中心汇聚了国内在云计算领域技术、人才、设备网络等核心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了大规模农业信息化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与运营基地。该中心拥有400多台云计算节点服务器主机组成的高性能云服务器集群,具有40万亿次计算能力和千兆级网络带宽,为200多家单位提供云计算服务。作为全国首批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鹤壁市,通过农业物联网搭建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鹤壁市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为全国7个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中国农业硅谷产业园”自此成为推进河南农业物联网建设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记者通过对河南省乡镇基层的采访和对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域的参观,深切感受到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给古老中原带来的神奇巨变,它已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使河南农业大踏步迈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以智能化、自动化为方向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试想,农民在家中甚至在打工的远方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对棚栽甚至大田作物的有效管理,而且可以确保轻而易举地实现避灾减灾、节本提效、保护环境、增产增收的终极目的,又有哪一位农民不愿意尝试农业物联网带来的直观便利和非凡魅力呢?《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对农业物联网的推进战略正在初步变为现实。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建设以农业物联网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技术体系”的要求正在中原大地化为切实行动。
河南省科协副主席、省作物协会理事长、《河南农业科学》总编辑、著名农业科学家张新友说: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农作物生产管理中全面推广物联网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极其必要的,已经到了由点至面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一马平川的豫东平原,土壤、气候等条件基本相同,一个成本3万元的视频监测点足以掌控10万亩以上土地,高科技支撑起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全面现代化必将潜力无穷。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院长马新明则呼吁,目前河南省正在建设的以修道路、挖机井为主的6000万亩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很有必要把农业物联网项目作为专项计划纳入其中,按照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使每亩农业每年增收50元左右的标准计算,6000万亩粮田每年将会增收大约30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数字。而更为诱人的是,河南省拥有耕地总面积接近1.2亿亩,这是一块更大的蛋糕!已经引入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可耕地,才只是这个大蛋糕的一小块。换句话说,如果把河南省的所有耕地看成是一个“新娘子”(等待农业互联网去开垦的处女地)的话,我们走遍河南省东南西北见到的那些应用农业物联网的“先遣队”,只是刚刚揭掉这位新娘子神秘的“红盖头”,前景广阔、潜力无穷的“无限风光”正站在绿色原野的视频里向河南农民乃至8亿中国农民殷切招手……
河南农业,系中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的农业经济命脉所在;中原经济区,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东引西进区域。河南兴则中原兴,中原兴则中部兴,中部兴则中国兴。千百年来,“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英雄之见早已深入中国人的脊髓。通过这次采访,记者不但深深感受到农业物联网作为高科技领域的新生事物对河南省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巨大震撼和惊喜,亦强烈感受到河南省各级政府部门对发展和推广物联网农业的普遍共识和殷殷期待。我们深信,河南省农业物联网由先行先试的示范点走向“全面开花”的那一刻,古老的中原大地必将焕发出无与伦比的生机与活力,河南农业现代化的百年梦想亦必将因农业物联网在广大农村的成功践行而化为现实!
展望明天,信息化造就的农业物联网这一空前绝后的高科技“战车”,必将像初升的旭日一样喷薄而出,必将把璀璨的万道霞光馈赠给正快马加鞭迎接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华夏儿女。
明天,河南的物联网农业必将大有可为!明天,河南的物联网农业必定更加辉煌!(作者系《科技视界.物联国际》杂志社副总编)